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九十六章 阵试 (第2/2页)
由和珅亲自带队,深夜时分突击,在各自家中一网打尽。 这些还都是几个涉及金额上百万的案子,更多是侵吞几万的。 对此孙策严厉的批评了和珅,认为其用人不当,识人不明,本想撤销了他的任命权力,改由李儒来主持。 可后者哪有这么多懂商道之人,但和珅太让孙策失望,还真是一丘之貉,庆幸的是,和珅到底识得大是大非,没有给他捅娄子。 于是,糜竺和陆骏联袂出马,终究把银号负责人的事重新敲定,也没有再出现任何人事上的乱子。 没有了委任权的和珅,实则仍旧大权在握,从钱币出匠做坊的那一刻,该如何分配用度,这需要他来考究。 分配之后,钱的出入库,兑换流程,也是由他主持。 之后还有县级银号的选址,这可就不比郡治选址了,孙策治下,少说也有一两百个县,他又不敢打马虎眼。 ‘这回主公是来真的’ 抱着这样的心态,和珅脚底愣是生了一片水泡,走一步就疼得流泪,不得已,只好求助李儒。 李儒说是主导人,其实也就是个传话的,孙策说怎么做,他就怎么做,主要还是想压制一下和珅。 所以在收到和珅请求加派人手的信件后,李儒第一反应肯定是上报给孙策,如果他再来个用人不当的罪名,可就是晚节不保了。 就这么一来一回,等和珅收到唐寅和顾雍会来配合选址时,时间已经进入十二月。 到了这个时候,说书人也换了话题,不再是之前沸沸扬扬的纸币改革,也更不会是孙策势力的英雄事迹,而是一年一度的入学考,百姓则亲切的称之为录试。 很形象,录用官员的考试。 今年除了康成书院、东海书院和谯县书院三个考点之外,又新设了文台书院。 地点选在秣陵,取名文台书院,孙策是为了纪念孙坚,也算是为天下人带个孝节的好头,顺带一提,这让吴夫人很满意,也很感动。 当然,如果只是简单的一次录试,可能还不足以引起人们如此关注,关键在于新开了一个科目。 除了传统的文试、武试之外,还有一科叫阵试,顾名思义,就是对阵比试。 为了公平起见,对阵双方都会选用五十名解烦军,再配以相同武器,轮换攻守。 取胜条件除了两场均胜之外,还在一胜一负情况下,比较兵力损失。 最终获胜者,将直接成为新军的中郎将。 “文远,听说你已经报名了?” “你是温侯的准女婿,虓虎军理应由你接管” 张辽和薛仁贵其实关系并不差,哪怕发生了这种竞争上位的事。 薛仁贵是没想和他争的,可这还真不是他能说得算的,况且人往高处走,能当上中郎将固然是好的。 “听闻此次报名参与的同僚,武有背嵬军的徐晃和太史慈,平虏军的赵云、魏延文有平原太守鲁肃,琅琊国相李严,陈国相诸葛瑾,你有把握吗?” 孙策麾下的将领,只要是名号将军以上,或者和太守的秩比石相同级别的官员,可以直接参与最后选拔,普通白身百姓,只能在取得单科成绩的前五,才有资格参与最后考核。 “其他人我还是有所了解,唯有鲁肃,某对其知之甚少” “听公台说,此人确实了得,在岳鹏举的背嵬军之前,北线全靠他,袁绍在其手中未讨得半点好处” “主公麾下人才济济,看来新军组建后,将又是一支让敌人头疼的部队” “是啊” 张辽和薛仁贵的感叹,也正是此刻孙策的感慨,报名的这几个是统率型的人物,只不过上了90的,只有张辽和赵云,若再算上技能因素,还可以加个魏延。 此三人是当中的佼佼者,其他文官还是更适合做一方父母官,这在孙策给予官职时,其实就已经为他们指明了方向。 但也不能打击他们的积极性,让比试更火热些不是正好?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