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越之细水长流_第29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291节 (第2/3页)

头、整羊、整鱼、整鸡等都是拿专门的大铜盘装着,分量颇重,得四个小厮抬着。

    馒头、糕、团、八宝饭则是拿大瓷盘分堆着,堆成龙凤呈祥、年年高等吉祥图案,所以也得两个小厮抬着。

    云氏立在祠堂门外台阶下看每个盘子都摆盘齐整、没有错漏,方挥手让小厮们给抬近祠堂大门。

    每一个盘子一抬到祠堂门前便由老太爷的儿孙们接替小厮,然后一人几步路交接给另一批人抬进祠堂——老太爷儿孙多,而祭品抬数有限,只有如此接力赛一般地按班接力才能让所有人都抬到祭品。

    红枣没有看到老太爷、谢子安、谢尚抬祭品,想必在祠堂里接最后一棒。

    祭祀虽在祠堂里面,红枣云氏在门外看不到,但因有谢福唱礼,所以红枣和云氏在门外也能跟着祠堂里的男人们一起跪兴。

    这就是宗妇才有的待遇?红枣站在云氏身后一边跟着跪一边心说:看来也不怎么样啊!

    现才深秋,但等寒冬腊月下了雪,在这风口站着喝风,想想就觉得够呛!

    真是欲戴王冠,必承其重啊!

    当然,最好是能改变这女人不能进祠堂的破规矩——如此便就得移风易俗。

    这虽说不容易,红枣暗想:但梦想还是得有的,万一实现了呢?她可不就不用在这大门外喝风了吗?

    第281章 一人新做一套(十月十八)

    自从谢子安担任族长后,谢氏一族的祭祀就都由谢子安担任主祭,但今天祠堂的主祭则是老太爷。

    这是老太爷自己主动要求的。他错过了长子中举人时的告祖,便不想再错过大孙子中举的祭祀。

    洋洋洒洒一大篇祭文,其中除了待建的举人牌坊名是谢子安自己提的“折桂”两个字外,其他都是老太爷写的。

    也是看了老太爷的祭文,谢子安方才明了老太爷先前说他会试看运气的意思——姜还是老得辣,他作文水平离“老道”还有不少距离。

    他学问还不到家啊!

    谢尚则听得精神焕发、得意洋洋——他太爷爷亲作的祭文啊,用了这么多典,若不是他太爷爷先前给他讲过一遍,那他现在便跟其他人一样听都听不懂!

    其他十二房的人虽然不能完全听懂祭文,但因熟悉老太爷的文风,也都知今儿这祭文出自老太爷,心中自是艳羡——老太爷可是曾经给天家祭祀的代笔人,他们也好想能得老太爷给做一篇告祖祭文啊!

    只可惜科举太难了,连个秀才都不容易取!

    老太爷上了年岁,念祭文的声音不似谢福那样中气十足,红枣站在门外听不清,便只能干站着发呆——她连她自己的名字到底什么时候记上了族谱都没听清。

    祭祀结束后,老太爷他们上坟烧纸,红枣则跟着云氏则回到先前的院子准备午席。

    午席的主菜就是祠堂里撤下来猪头、羊肉、鱼和鸡,主食也是馒头、糕、团和八宝饭,汤就是羊肉汤和鸡汤。

    所以所谓的午席准备不过是把这些菜色回锅重新蒸热,切割装盘,然后再给添两样青菜豆腐和蘸料而已,简单得很。

    午饭依旧男女分席。男人们在前院吃饭,红枣跟云氏两个人在正房堂屋吃。

    等饭后坐车回到谢家大宅,红枣便就成了得祖宗认可的谢家宗妇了!

    祭过了祖,谢子安方才下帖子请客。

    请客日子定在了十八、十九、二十这三天,其中十八号宴请本地乡绅,即雉水县县太爷、主簿、举人、秀才和童生等一众有功名的读书人和其家眷;十九宴请亲戚;二十宴请其他送过贺礼的乡邻,主要是雉水城里的地主和铺子掌柜们。

    十六日谢家小厮来高庄村给李氏三房人送请帖。

    李高地拿到帖子后非常高兴——他可算是有机会能去谢家大宅吃席了!

    于氏也很高兴——她除了高兴能去谢家吃席之外,还高兴这是谢家绕过继子李满囤给她家单独下的帖子。

    这让她看到了自家越过继子交好谢家的希望。

    李满仓也愿意拿着帖子体面地去谢家吃席,上一回流水席真是把他给吃怕了。

    郭氏则为了给云氏留下好印象而加紧了对女儿李玉凤的教训,让李玉凤苦不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