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一百四十章 背后捅刀子 一 (第2/2页)
便,你年纪太小,会受不了的。” “那采纱干嘛能去?”李凝儿不干。 “采纱从小干活,身体结实。你不一样,你看海棠不是也没去吗?再说了,你是教研室主任,那么多学生等着你教呢,责任重大,不是吗?”李愔说道。 “那……”李凝儿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。 李愔说道:“你放心,我回来给你带很多礼物。” 李凝儿眼睛咕噜噜转了一会儿,说道:“那你走了,我要吃好吃的怎么办?” 李愔掏出自己暗室的钥匙,递给她,说道:“都是你的,这样行了吧?” “好呀!”李凝儿一把抢过钥匙,说道:“我现在就去。”说着就跑着不见了。 采纱眼巴巴地望着李愔说道:“我也要去。” 李愔笑着说道:“去吧。”话音刚落,采纱也不见了。 第二天早晨,梁王府门口。 太子李承乾、工部尚书皇甫睿等人前来送行,还有侯海棠、李凝儿、李旦、黄琪等人。 李愔和他们告别了以后,带着大队人马就出发了。 此次前往银州的人有程处默、杜荷、尉迟宝琪;还有李世民特地派来的周攀;工部的50名官员和100名工匠;工业学校的30名学生;已及随行护卫的200名士兵。 早上9点半,大队人马出了长安城的北门,直奔银州而去。 早朝后,太极殿,李世民的书房。 大唐的军制改革已经基本上完成了,全国保持常备军16.3万人,其中用于草原驻军2.75万人。 李世民毕竟是将军出身,对于军事将领的重视程度高于政治将领,因此,各军事单位的委员会书记,还是由军事主官担任。因此,军事主官的人选就格外重要。尤其是草原上的这种相对独立的驻军,就更加慎重了。 草原上设立的阴山督护府,西部行军道人选已定,是张宝相。东部行军道人选,侯君集推荐了苏定方,房玄龄推荐了柴绍。 今天,就是讨论这两个人选的问题。 李世民逐个征求重臣们的意见。 第一个是长孙无忌,他的意见是苏定方。 第二个是李靖。李靖的意见是柴绍,他说侯君集和苏定方走得太近了,有徇私之嫌,并且说苏定方不够稳重,就像侯君集一样,做事太冲动。 就军事才能来说,李世民在苏定方和柴绍两人之间,他是偏向于苏定方的。他就又召见了侯君集。 侯君集把苏定方的长处和柴绍又比较了一遍,大力推举苏定方。他说道:“臣做事不是为了自己,全是为了大唐举荐人才的。就是大将军(李靖)也会同意臣的意见的。” 李世民笑着摇摇头,说道:“恰恰相反,李靖反对你的意见,他偏向于柴绍。” 侯君集大为不满,他说道:“不可能,臣事先征求过他的意见,他没有反对臣的意见啊。” 李世民把李靖对苏定方的评价告诉了侯君集。不过他没有提李靖对侯君集的评价。 侯君集的脸色很难看,他犹豫着说道:“皇上,臣有件事情,在心里憋了很久了,不知道该不该说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